在庆祝建党百年之际,中宣部举办的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新闻发布会陆续召开。目前,上海、浙江、江西、贵州、陕西、河北等地均召开了相关主题发布会,各地党政“一把手”展示成绩,谋划发展,为地方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力。
党政“一把手”亲自宣介,良好生态环境成为招牌
建党百年新闻发布会虽然是“红色”专题,但记者发现,在紧凑的议题中,“绿色”也是发布会的主角之一。
综观各地会议,一个鲜明的特点是,各省市党政“一把手”同时出席会议,均把发布会作为展示生态环保成绩的重要宣介渠道,在发言中对各地生态环境保护成就的赞美溢于言表。在记者提问环节,有关“生态”“绿色”“碳达峰”等问题也成为众多媒体记者关注的焦点。
“红色是江西最亮的品牌,绿色是江西最大的优势,古色是江西最深的底蕴,红与绿相得益彰、古与今交相辉映。”江西省委书记刘奇在发布会一开始就亮明本地的优势。
在谈及江西的良好生态时,刘奇自豪地说道:“去年我们在鄱阳湖监测到的越冬候鸟有63种、68万只,其中江西‘省鸟’白鹤,全世界只有4000余只,去年我们监测到全世界96%以上的白鹤都在鄱阳湖越冬。”
贵州生态良好、气候宜人。“凉爽的气候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贵州旅游的‘金字招牌’,全省夏季平均气温在23摄氏度左右,夏天不用开空调,是天然大空调;丰富的森林植被释放出大量的负氧离子,是天然大氧吧,已成为众人向往的避暑养生胜地。”发布会上,贵州省省长李炳军向中外记者这样推介贵州的“大氧吧”。
上海市市长龚正透露的“千座公园计划”让人对上海格外羡慕。龚正表示,“十四五”期间上海人均绿地面积将在目前8.5平方米的基础上再增加1平方米多,基本实现“出门5分钟-10分钟有绿,骑车15分钟有景,车行30分钟有大型公园”的目标。
“我们深刻汲取秦岭违建事件教训。”在总结陕西省生态环境保护成绩时,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首先揭短、直言不讳,“在生态环境保护上,我们是有过大教训的。秦岭违建事件发生以来,全省上下痛定思痛,牢记‘国之大者’,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十分突出的位置。”经过努力,令人欣喜的是,有着优异生态环境“天然指示器”之称的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独叶草,最近在秦岭海拔2700米以下的区域首次发现。
对本地区生态环境保护成绩主动“爆料”、亲自“代言”甚至敢于“揭短”,表明了“一把手”们对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,也表明了对本地生态保护成果的自信。
生态环保硕果累累,坚定治污信心
通过新闻发布会传出的信息可以看到,与祖国取得的辉煌成就相伴,各省市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,生态文明建设成果颇丰。
发布会上,“一把手”们细数了各地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成绩——
浙江积极推动“两山”转化,构建常态化GEP核算应用体系;
贵州全力推进能源结构调整,清洁能源占比达到52.9%;
陕西实施退耕还林还草2832万亩,黄河沿线860万亩流动沙地得到固定或者半固定;
河北累计完成冬季清洁安全取暖“双替代”工程改造1125万户,淘汰整治“散乱污”企业13.2万家;
上海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了城市的产业结构调整,目前第三产业已经超过了70%。
砥砺奋进,硕果累累,通过努力,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改善。
天更蓝。河北PM2.5浓度从2015年的74微克/立方米降至去年的44.8微克/立方米,降幅近40%,今年1月-5月下降11.1%。
水更清。贵州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100%保持优良,每年为长江、珠江输送优质水源1000多亿立方米。
山更绿。秦岭陕西段的森林覆盖率已经达到72.95%,生态环境不断得到优化。
生物多样性持续好转。江西鄱阳湖江豚总数近年来不断增长,有近500头。赣江南昌段常常能够见到江豚在戏水。
此外,中国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有力举措还获得国际社会认可。2017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“地球卫士奖”,2018年浙江省“千村示范、万村整治”工程荣获联合国“地球卫士奖”……
“如今的赣鄱大地,开窗有景、出门见绿,呈现出一幅天蓝、地绿、水清、空气新、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秀美画卷。”
“贵州‘山地公园省’成为近悦远来的宜居家园、旅游乐园、乡愁故园。”
正如“一把手”们所说,越来越多的蓝天碧水净土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显著提升,这些成绩,也进一步坚定了各地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、建设生态文明的坚强决心。
瞄准国家重大战略,抢抓绿色发展先机
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,全国各省市有何新谋划,又将如何继续发展?发布会上,各省市结合实际,瞄准国家发展战略,对本区域发展谋篇布局。
抓住中部地区发展机遇——
江西作为中部地区重要省份,明确在中部崛起过程中要坚持以绿色为导向,全力打造美丽中国“江西样板”。江西省省长易炼红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明确,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要求,全力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,尤其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,包括推动长江大保护,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进行全面、系统、根本性整治,让江西的生态优势进一步凸显出来,并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强势。
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——
“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。” 陕西省省长赵一德表示。黄河在陕西境内有719公里,流域总面积、人口和经济总量在全省分别占到65%、76%和87%。所以保护好这一区域的生态环境、推动高质量发展,对陕西乃至全国都十分重要。
治理黄河重在保护、要在治理。赵一德明确,下一步,陕西将坚持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,落实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规划,突出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、以水而定、量水而行,全力打造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区。
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向纵深拓展——
河北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,河北始终聚焦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“三区一基地”功能定位,在产业转移、生态建设、交通一体化发展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。河北省委书记王东峰介绍,河北将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,扎实推动重点领域率先突破。坚持联防联控联治,加强大气区域治理、水系上下游流域治理、土壤属地治理,建立京冀、津冀流域生态补偿机制,推动生态环境不断改善。围绕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,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。
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——
上海是国际金融中心,在碳达峰、碳中和背景下,上海将如何利用自身优势推动实现绿色发展?上海市副市长陈寅介绍,上海市将以全国碳交易市场为基础,打造国际碳金融中心。努力做到“三个着力”:一是着力推进碳金融业务创新,积极探索碳金融的现货、远期等产品,支持碳基金、碳债券、碳保险、碳信托等金融创新。二是着力构建碳达峰、碳中和的投融资机制,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发展领域倾斜。三是着力加强金融风险防范,密切跟踪和关注碳中和进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,积极探索建立适应碳中和需求的金融风险管理机制,更好地服务企业绿色转型发展。
综观这些布局举措,一个不变的宗旨是,在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的过程中,坚持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贯穿始终。随着这些措施的落地实施,必将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大的绿色动力。